清代趙執信官至「左贊善」,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八月,应洪昇邀请,观演《长生殿》。黄六鸿弹劾趙執信在「國忌日」飲酒看戲。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,“余至考功,一身任之”,最後以“国恤张乐大不敬”的罪名革职除名。時人感叹:“秋谷才华向绝俦,少年科弟尽风流。可怜一曲长生殿,断送功名到白头。”
西式瓶裝的梅酒
苏州文人好饮酒,饮黄酒,唐代“饮中八仙”之一的张旭便是苏州人。清初如顾嗣立即有“酒帝”之称,他四處组织“酒人社”,以酒会友,曾与俞犀月、鲍孝一等舉行喝酒比賽,他在《四十生日自述诗》有:“爱客常储千日酒,读书曾破万黄金”。顾玉停《无益之谈》亦載“长洲顾嗣立侠君,号酒王;武进庄楷书田,号酒相;泰州缪沅湘芷,号酒将;扬州方觐觐文无须,号酒后;太仓曹仪亮俦,年最少,号酒孩儿。此外,吴县吴士玉荆山,侯郑任钥鱼门,惠安林之浚象湖,金坛王澍箬林,常熟蒋涟檀人、蒋洄恺思,汉阳孙兰远亭,皆不严于将相。每会则耗酒数瓮,然既醉则欢哗沸腾,杯盘狼藉。”
洪亮吉喝酒时,喜穿道士服,常在半夜前往朋友家中喝酒。其友人张问陶曾有诗稱:“车声一夜绕如环,处处敲门不肯还。欲向金吾求锁钥,大家乘月入西山”。
《清朝野史大觀》卷九〈清人藝苑〉中記載邱海石和丁野鶴一起飲酒,兩人劇飲,又意見不合,便互相「謾罵不已」。最後邱海石取劍要砍人,丁野鶴掉頭就跑。
蒲松齡《聊齋誌異》的《黃英》中記載馬子才去南京採購菊花,途中結識陶三郎和他的姐姐黃英。陶生好喝酒,醉酒後能化成菊花,在一次意外下死,後變成菊花,還有濃郁的酒味。
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竣工而舉辦的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,清廷派人帶上茅臺首次參展,從此茅臺名聲大振。茅台酒並與法國的干邑白蘭地、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列為世界的三大蒸餾酒。
曹雪芹喜歡喝花雕,其實是女兒紅,是一種珍藏十多年的陳釀。紹興人家裡生了孩子,等到孩子滿月時,就會選酒數壇,泥封壇口,埋于地下或藏於地窖內,生男叫狀元紅,生女叫女兒紅,中國晉代上虞人稽含《南方草木狀》記載:「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、嫁女必備之物」。若不幸女兒在未出嫁前過世就叫花雕。